施耐德电气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跨国公司,在2011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位列第374位。它不仅宣称要做“全球能效管理专家”,并深度参与了中国市场。为此,记者专访了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修德华。
施耐德电气要做全球能效管理专家
施耐德电气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跨国公司,有着170多年的历史,拥有11万名员工,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历史上的施耐德电气曾经历过几次大的战略转型:早在19世纪,施耐德电气主要从事钢铁工业、重型机械工业和轮船建造业;到了20世纪,施耐德电气转而进入电力与自动化管理行业;如今,施耐德电气正在为成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而努力。去年,施耐德电气的销售额达到了196亿欧元。今年,它在世界500强企业的排行榜中位列第374位。
记者:历史上施耐德电气涉及武器制造、建筑和钢铁产业,如今则专注于电气类行业,进行此种转型的原因是什么?
修德华:您说得很对,施耐德电气的历史悠久。当然,时移势易,到了上个季度中叶,欧洲钢铁产业进入成熟期,而施耐德电气是一家非常善于创新的企业,总是在不断寻找新兴市场。上世纪70年代,本公司开始进行转型,出售了所有与金属有关的业务,开始收购电力和控制类业务,生产电力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到了上个世纪末,我们的主要业务已转为电力与控制。如今,世界再次开始变革。看看我们面临的挑战吧,全球最大挑战之一是保证能源供应,如此才能不断驱动世界发展。在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施耐德电气聆听客户的声音,了解其需求,发现他们不仅需要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还需要通过这些系统来降低能耗,来更加高效地生产。正因为此,本公司决定迈出新一步,成为能效管理方面的全球领导者。
记者:那么,您能否为非专业网民们解释一下能效管理到底是什么意思?能效管理只是管理电力的一项技术吗?
修德华:并非如此。能效管理覆盖的范围要广得多,电力只是其中之一。能效管理关注的是管理总体能耗,包括管理石油天然气消耗,管理电力消耗,甚至是管理水资源消耗。水也是一种非常昂贵而稀有的产品,其循环利用需要许多能源。对每一个来说,尤其是工业界来说,工业是能源消耗最大的部门,建筑业紧随其后,这两个市场都是能源消耗大户。关键是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以这栋大楼为例,如何才能少用20%的能源,同时不降低舒适程度?如何在使用更少能源的情况下,提高工厂的产能?这正是我们与客户所共同努力的领域。
记者:施耐德电气为何希望成为能效管理方面的专家呢?
修德华:我们认为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不是什么小问题,而是整个地球都面临的大问题。通过我们的科技、经验,我们帮助客户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降低能源消耗。首先,这可以改善相关公司的自身业绩,同时,还能改善环境,最终,改善地球面临的处境。
记者:我们了解到施耐德电气正在从产品导向转为以解决方案为导向,能否举例说明何为能效管理解决方案?
修德华:好,我来举个很具体的例子,仍以这栋办公楼为例。今天北京不算暖和,但夏天非常热,届时你们会打开空调,空调消耗的电量很大。不要忘了电力主要来自于燃烧煤炭的火电厂,如果能通过一套更高效的系统,在维持凉爽的同时,节约一些能源,其结果就是煤炭消耗的下降。在现今的许多楼宇,空调打开后电机就会持续全速运作,可事实上没有这个必要,大楼已经温度下降之后电机完全可以关闭,但因为许多系统并不智能,它仍会全速运转,消耗过多能源。如果使用施耐德电气一款变频器产品,安装于电机之上,通过这个很小的智能电脑控制系统,就可以判断温度,温度下降后可以关掉电机。仅此一项,就可能省下15%的能耗。如果在中国所有楼宇中都安设该系统,那省下的能源非常可观。通过一整套系统,还可以将整个办公楼里的空调电机与灯光控制,和供暖系统连接起来,联系到中央控制点,组建一个智能网络。该系统对整个楼宇内的能耗情况了如指掌,可省下30-40%的能源。这就是单一产品与整套网络的区别。
施耐德电气满意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1987年,施耐德电气的第一家合资工厂梅兰日兰在天津落户。它带来的断路器技术,取代了保险丝,有效地提高了用电的安全性。90年代初,施耐德电气旗下的另一品牌——奇胜,率先将开关面板带入中国,结束了中国使用灯绳开关的时代。此后,施耐德电气日益融入中国市场。到目前为止,已在中国建立了77个办事处,26家工厂,6个物流中心和3个研发中心,拥有将近22,000名员工、500家分销商和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
记者:施耐德电气1987年进入中国,现在贵公司是否已完全理解中国市场?
修德华:我不认为有人能完全理解中国市场。因为它很有活力,我只能说我们部分理解它,我们越来越本土化。可是,中国市场变化非常快,永远都不能放言理解。这正是中国市场最令人兴奋的挑战之一,市场进展和创新速度惊人,使人印象深刻。对施耐德电气这样的公司来说,意味着我们必须领先一步,不断预测中国市场的新一步发展方向。
记者:过去三十年来,施耐德电气如何实现在中国的发展?能否谈谈在华运营的经验?
修德华:过去三十年非常令人兴奋,这是百年一遇的情况,中国市场规模如此庞大,人口多达十三亿,而在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就实现了如此迅猛的增长与变革。对施耐德电气来说,能够分享此种增长和转变实为幸运。我认为,过去三十年是非常特殊的阶段,增长非常迅猛和强劲,而今后十到二十年仍将是好时光,但情况将有所不同,今后的增长将基于效率和自动化实现。以中国政府的下个五年计划为例,一切都围绕健康发展、围绕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对施耐德电气这样的公司来说,我们为帮助客户应对这些挑战,助其在新阶段继续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记者:对于施耐德电气目前在中国市场业务发展情况,您是否满意?
修德华:施耐德电气是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少数企业之一。明年我们将会庆祝入华25周年,我们对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感到满意,但也看到了许多潜力,希望实现更大发展,希望更加本土化,不仅将中国看成一个市场,还要作为一个向全球其他地区拓展的平台。
记者:在施耐德电气的全球战略中,中国市场处于什么地位?
修德华:对施耐德电气来说,中国市场现在已非常重要。按员工人数衡量的话,中国已经是我们的第一大业务国;按收入衡量,则是第二大市场。因此,中国对我们非常重要,而且重要性不断凸显。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综上,中国在我们的战略中地位非常突出。
记者:施耐德电气参与了中国的许多大规模项目,能举例谈谈吗?
修德华:我们参与了许多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众多小型项目,涉及矿业、金属行业、建筑业和地铁建设等,所有这些行业都有施耐德电气的身影。最大规模的项目或许是三峡大坝,其中应用了施耐德电气的控制与电力技术。就北京而言,非常重要的南水北调项目,从中国中部调水到北方,这也用到了许多本公司技术。我们参与了绝大多数大项目,北京奥运会的多数场馆都用上了施耐德的技术,上海世博会同样不例外。
记者:与政府合作和服务于企业有何区别?施耐德电气在这方面有何经验?
修德华:客户就是客户,只不过其需求、意愿和决策方式有所不同。与企业打交道的时候,必须围绕其盈利能力等,即如何助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利润水平等;与政府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对利润问题当然也关注,但同时更关注社会影响,即对社会、对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与这两类客户探讨的议题有所区别。我们经常与政府谈及智能城市概念,以北京为例,汽车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拥挤,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何打造一个充满智能设施、智能楼宇和智能电网的智能城市呢?与政府打交道时需要探讨这些宏观命题。
记者: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施耐德电气的主要力量表现在哪些方面?
修德华:施耐德电气已明确指出,我们基本上就专注于一项业务,那就是能效管理。我们专注于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不是试图什么都做,我们的目标就是帮助客户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高产能,这使我们得以非常专注。第二大优势是,施耐德电气是一家国际公司,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我们可以与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分享经验,比如相关行业的最佳实践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改善?然后用以服务客户。第三点是,我们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