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贝加莱学界联盟与世博同行”控制系统建模竞赛决赛在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圆满落幕。
2010年10月10-12日来自东华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共10支参赛队伍,31名选手参加了最后的角逐。较上一次竞赛,此次决赛参赛的选手更多,规模更大。
这次竞赛的题目为:Airball Demo控制对象建模。要求系统中,通过控制Airball Demo模型底部的一个直流风扇来吹动乒乓球在管道中运动(Airball)并稳定在某一高度。被控对象的输入为风扇的工作电压;输出为小球的高度。
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阶段是根据文档中描述的Airball Demo为被控对象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方法不限,最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给本次竞赛评审团进行评审。为了保证竞赛的公正性,初赛的论文评审特别邀请了南京工业大学运动控制研究所所长舒志兵教授、兰州大学开源软件与实时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兰州大学分布式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主任周庆国博士、西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刘枫教授,3位行业专家亲自评审论文,从初赛的20多组参赛团队中评选出前10名参加了上海之行的最后角逐。
决赛在东华大学-贝加莱联合实验室中进行,由贝加莱公司提供软硬件:悬浮球硬件模型,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 及IO)和PWM程序。贝加莱(中国)资深培训师穆珊珊女士进行全程辅导。所有参赛队需要在2天半的时间内结合实际对象验证所选的建模理论,完成Simulink仿真、程序编译与调试、MATLAB与Automation Studio的转换及参数优化等工作,工作量相当大。由于时间紧迫,参赛队员们加班加点不断进行调试调整,竞赛紧张而激烈。
12日下午,决赛进行最后一环,陈述答辩开始了。由于各队应用的建模理论各有优劣,因此答辩环节对选手们的表达能力、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以及答题的技巧性都是个很大的挑战,答辩过程可以说是一场实力大比拼,也是学生与老师、评审的思想火花碰撞的过程。整个答辩持续了5个多小时。答辩完毕,老师们还意犹未尽,答辩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成为老师们茶余饭后讨论的重点。会后,老师们对本次竞赛赞许不已,纷纷表示,这次的竞赛很有意义,它体现的不仅是竞赛名次,更重要的是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回去以后老师们决定要继续带领学生们在硬件对象上做进一步的验证。
最终尘埃落定,12日晚宴上,大家欢聚一堂,组委会公布了本次竞赛的结果。华南理工大学三位本科生傅丽萍、黄超越、金翔组成的华工机械一队摘取了本次竞赛的桂冠,他们和指导老师将获得由贝加莱赞助提供的贝加莱奥地利总部参观学习的机会。二等奖由山东大学控制学院研究生韩琦、王慧璇和本科生霍学华组成的致胜队,电气学院研究生李浩、刘刚和贾耀荣组成的太工队包揽2项二等奖;控制学院研究生范曾、冯丽娜和本科生黎飞组成的贝氏弧线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三位本科生尹光浩、余炜、陈雷组成的金海二队,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张韧、刘玲和本科生廖凯组成的E-LINK队获得三等奖;同时,山东大学以参赛的活跃度最高,组织最严密而荣获“优秀团体奖”,华南理工大学文生平老师获得“伯乐奖”,山东大学领队、长江学者张承慧教授和李珂副教授则分别获得“优秀组织奖”。
之后,贝加莱中国区总经理肖维荣博士和贝加莱总部自动化院院长、资深技术专家Franz Enhuber先生亲切的与所有参赛学生合影留念。自此,本次竞赛圆满落下帷幕。
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通过高校与贝加莱联合建立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更多地接触到自动化最前沿的技术,开阔视野,在未来的工作和竞争中取得先机。
贝加莱工业自动化公司来自欧洲,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占有技术领导地位。在工业自动化领域30多年来一直不断地追求贴近客户需求的技术创新,致力于为全球的行业用户提供完美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以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为代表的控制系统、以Power Panel/Panel PC以及APC 为代表的人机界面及工业计算机系统、以ACOPOS-multi为代表的多功能驱动和电机系统以及以Automation Studio为代表的集成软件平台构成了贝加莱尤其是向制造业提供的整套自动化方案的基础。
贝加莱公司不忘承担社会责任,与高校的合作,对于贝加莱来说,不仅仅是扩大贝加莱的影响力,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承担,贝加莱组织成立学界联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贝加莱与各个大学以及各个大学之间相互的合作交流。 针对目前高校的专业学习中往往会存在学习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而通过贝加莱实验室,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接触到自动化最前沿的技术使得他们的视野得到开阔,在未来的工作和竞争中取得领先。同时,实验室也承担一定的贝加莱客户应用培训功能,分布在各地的实验室,能够使得贝加莱在当地形成对客户的深入培训能力。
迄今为止,贝加莱和西北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东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以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都有相当规模的联合实验室。这些联合实验室的目的是针对学生的工业自动化实践教学、业界客户的培训以及科研项目的合作这三个层次。最重要的是,将工业自动化技术最新的内容放到学生的课桌前,缩短书本和技术发展水平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