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目前我国正在推行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创造能力。自动化技术是典型的应用技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的结合尤为重要,这一点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供应商和工科大学的重视。 作为业内主流的供应商,施耐德电气在进入中国二十年之际对中国大学项目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组建了专业化的团队进行建设和管理,为此,中国工控网记者专程采访了施耐德电气大学项目经理郭晓波先生。
中国工控网:施耐德电气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已经有好几年了,从早期的科研项目合作到现在正式成立大学项目团队与高校联合开展教学创新活动,施耐德电气全面开展与中国高校合作的宗旨是什么?
郭晓波:在法国总部,施耐德电气与高等院校之间合作的历史已经有四十多年,并伴随着公司的投资将这一活动逐渐推广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我们的理想是在电气及自动化领域与中国大学开展长期合作,支持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怀着这个理想,我们启动了施耐德电气中国大学项目,旨在与中国高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校企合作方面开展长期的互惠互利的合作。
中国工控网:在中国推动大学项目对施耐德电气有何重要意义?
郭晓波:首先是教学与实验。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市场提供一流的配电和自动化产品,包括中压配电和成套设备、低压配电系统、楼内智能终端、楼宇自动化、工业控制、马达起动与保护、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变频器、现场总线等等。基于施耐德电气的产品线,联合实验室根据大学自身的特色可提供工业自动化、配电和楼宇自动化三个方向的教学与实验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其次是科研项目合作。其实这项合作早在大学项目启动之前就已经在运行了,通过为高校开放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全球研发中心,高校师生可在这个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进行联合研发、科技孵化等工作,使得产、学、研有效的融为一体。 第三个方面是人才培养。未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其学习的能力、实际动手的技能、团队合作的精神、科研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多个方面。施耐德电气大学项目通过与国内教育界的合作,希望为施耐德电气与中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与未来领导。
中国工控网: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大学项目计划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
郭晓波:施耐德电气大学项目创始于2006年10月,隶属于战略市场部。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开设相关课程、技术培训、学生竞赛、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具体工作。07年我们在三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并在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260名学生选修了实验室开设的课程、完成了60多篇相关论文、超过2000人次参与了开放性的校园活动、已完成三本教材的编写等等。在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向更广泛的人群开放这些实验室,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个项目受益。
中国工控网:通过与施耐德电气合作,大学获得了哪些帮助?
郭晓波:前面我们多次提到,中国大学正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施耐德电气成立大学项目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人才。通过提供精心设计的课程与最先进的实验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很多同学参与暑期实习直接走进了企业,这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实际生产提供了捷径,无形中也增加了就业的砝码。 先进的硬件平台、业内最新产品的培训,以及和兄弟院校的交流机制也帮助教师和学生们拓展了对新技术的研发能力。 学校通过与施耐德电气的合作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这让学校可以更多的获得上级管理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中国工控网:我们看到施耐德电气对大学项目寄予了厚望,那么在未来几年,施耐德电气在这个项目上面有怎样的规划?
郭晓波:作为大学项目的重点工作,目前我们已在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目前已经与多所院校达成了合作意向,到09年底,施耐德电气将在二十多所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平均每年的投入将超过千万元。通过与中国知名的大学以及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施耐德电气将形成与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双赢的长期合作机制。
关于施耐德电气 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配电与自动化控制专家,在全球范围内为民用住宅、建筑、工业、能源与基础设施等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施耐德电气在全球约190个国家拥有近112,000名员工,以及大约13,000个分销渠道,2006年全球销售额约137亿欧元。 www.schneider-electric.com
施耐德电气: 无论何时何地,都将为人类奉献最完美的“新电气世界”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 早在1979年施耐德电气就参与了中国的第一条超高压输电线的建设,并于1987年在中国设立了第一个合资企业,目前在华已经拥有9,400名员工,4 个分公司,32个区域性办事处,20个生产型企业,4个物流中心,1个研修学院,2个全球研发中心,1个实验室,500家分销商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 www.schneider-electri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