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农场,作为智慧农业的应用项目之一,具体化代表,是一种农业生产的管理模式,用智能化农业设备和物联网、大数据算法等技术,代替人工劳作和人脑的经验决策,将农业生产中人工参与度压缩到最低,少人甚至是完全无人参与,升级到农业生产的最终模式。这需要多项技术的参与,复合式应用才能实现。
实现无人农场的三大技术
一、生物技术
由于无人农场的作业全过程由农机执行,因此需要先培育出适合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的作物品种。举个例子:番茄,需要果实采摘期植株高度相当、果实大小类似、成熟时色泽相差不大等,简言之就是一座大棚等一个单位面积,种植番茄的特征拥有类似的特征,适合批量化采摘等作业,便于进行种植模式、农艺管理等。
二、智能农机
智能农机的实现需要叠加:传感器等感知设备监测、无人驾驶技术自动化运行、精准作业执行精细化调控、智能化管理发挥大脑作用,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在收割机、播种机、撒药机、水肥机等等作业机械上。
目前,传感器已经在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领域中得到应用,通过传感器在线收集涉及 农业生产的各项数据,包括土壤(墒情、养分、松疏度、颗粒度等)、作物生长状态、作物种植环境、病虫害、机械状况、驾驶员身体状态(比如疲劳度、血糖水平、体温)、机械行驶路线、速度等信息。
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涉及导航定位、遥控、油门自动调节、自动操控、自动避障、系统集成控制、监控终端等技术,是实现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在国内已经进入应用阶段,目前应用中以自动导航、辅助驾驶为主。
三、信息技术
主要包括:无线通讯传输、物联网、逻辑控制等技术,是实现农场无人化作业和管理的基础和底层,相当于无人农场运行的软件。
无人农场,作为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模式,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仍在模式探索阶段,部分技术与应用已经在市场上得到应用,比如:大田农业智能灌溉、智能温室大棚、农业气象环境监测、多场景节水灌溉等项目,在山东寿光、市政绿化等场景中都有应用。智慧农业,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