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到刀耕火种、精耕细作,再到如今平原地区的机械化,部分山区丘陵的种植模式还是以人力为主,虽然单位产量不低,可也存在不少弊端。
农业生产大多是凭经验施肥灌溉,在剂量方面会浪费不少人力物力,而且对土地、生态环境都会构成威胁;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方面也存在这个问题,信息不对称,造成产供销市场波动与浪费,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问题一、投入资金不足
在一家一户的个体农业中,投入产出比是不高的,虽然有对粮食收购价格的保护,但拿到农民手里的收入并不高,甚至产生了“农民不挣钱”的固有思想,种植收入不高自然可以用来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就不会太多,对于很多可提高产量、质量的设备也就望而却步了。
问题二、销售环节多
生产到销售之间经手的中间商越多,售价肯定是越高的,毕竟每个中间商都要把价格一点,高售价的农产品,这对于农产品生产者来说并不能提高收入,农民挣不到钱、消费者买菜又贵,造成这种两难的原因之一是流通渠道效率低下,中间环节过多。
问题三、新技术应用推广难
新技术的应用往往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方面推广难度会更大,因为农民本身的容错能力低,可承担经济损失能力小,不愿意冒险的农民有不少,也会存在急功近利,这是新技术的推广存在制度性的障碍。
问题四、农产品的品牌可信度差
农产品的品牌可信度差,也就是大家一直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国产农产品也确实被曝出过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问题,再加上生产加工制作过程的透明程度低,造成了消费者的信赖度很低。
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特点:信息不对称,生产者、经销商、消费者三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是独立的、片面的,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基础上,实现精准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决策,避免整个消费环节的信息偏差。
我们期待物联网、人工智能、5G、6G技术来改变生活,创造新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