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互联的彩电智能化生产车间建设

   日期:2024-01-23     浏览:52    评论:0    
核心提示:当前,我国传统彩电企业最大的危机,并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能否清晰把握未来。因此,乘借“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迈向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生,成为彩电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
导读:,

导读: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1年,是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集团,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是TCL集团的主要骨干企业之一,是TCL集团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产品50%出口海外。TCL王牌彩电全国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前三名。TCL王牌彩电2001年度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被列为首批全国免检产品;连续获得美国艾美、德国红点、IF等国际设计大奖,均是中国整机企业首次获得该类奖项;连续五年入选美国CES“全球消费电子50强”和“中国消费电子领先品牌10强”。公司2015年实现液晶电视销量1734.3万台,同比增长4.64%。

  当前,我国传统彩电企业最大的危机,并不是当下的利润多寡,而是能否清晰把握未来。因此,乘借“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迈向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生,成为彩电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和《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本项目开展了彩电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装备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升级,实现了工艺流程改造、生产与管理数据的互联共享。

远近结合、创新突破

  本项目以“智能制造”为目标,运用自动化和信息化实现精益智慧工厂,为客户提供定制、交互、柔性的产品+服务。

【创新以求发展】

项目实施前:

1)在人均产能和产品不良率改善提升上遇到了瓶颈;

2)新品研发周期长,市场竞争力遇到挑战;

3)小批次多机种带来的生产成本的挤压;

4)定制化需求的出现;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从2014年开始进行工业互联的智能车间建设规划和建设,提升工业能力。在自动化上取得一定成效,但缺乏整体规划,设备互联处于初试阶段、信息集成联动存在制约。

【驱动生产模式创新】

  围绕自主设计为主体,结合《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指导,进行整体规划,逐步验证推进,降低制造成本,匹配柔性、定制化生产模式的转型。

1) 建立智慧车间/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

2)项目对4K高清智能电视生产线的关键技术装备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配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实现各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实现了智能物流与仓储功能。

3)基于工业环网建设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在中控室展现出透明化制造过程。

4)基于工业环网对未来设备层网络进行规划。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与PLM、 ERP等实现了信息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5)开发在线协同设计平台,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三维设计技术,建设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

【建设工业互联的精益智慧工厂】

  项目拟建成3条智能化生产线、1个无人化注塑车间,仓储系统实现全自动搬运及堆垛,实现生产、质量、仓储等环节的可视化管理。

  通过建设覆盖全厂的工业PON网络,实现车间PLC、工控机等设备层面的互联互通,形成完整的生产设备数据汇聚和分析平台,进一步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能够为企业业务开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通过在线协同设计,将虚拟互联引入到生产线体,并将前后端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运营。

软硬兼施、互联协同

  围绕TCL集团“3053”战略,以提升工业能力为目标,运用精益改善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手段,切实解决了生产模式转型中所遇到的痛点。

  项目拟以自动化装备+工业PON网、协同设计与系统集成+工业大数据,实现虚实互联、数字化生产。

【战略统筹、分层落地】

(1)战略规划

  TCL集团为了让战略实施更具延续性和与时俱进性,TCL每年面向未来三年发展目标制定一个三年计划,2016年是第五个三年计划,即“3053”战略”-构建基于纵横商业架构的全生态企业,同时指明“产品技术能力,工业能力,品牌和全球化经营能力和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新的四项能力提升,作为达成3053战略目标的基础和支撑。

(2)项目顶层架构

  基于工业能力提升的战略指引,以工业互联及两化融合构建智慧工厂,实现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的目标(如图1)。

图1 项目顶层架构

【打造一张网、助力互联】

(1)网络整体架构

  核心设计拟采用软件定义,依据不同功能、安全等级分区。实现内外打通、OT网隔离。园区网以WIFI和NB-IOT为主,实现人物互联为主;工厂网主要实现物物互联为主;外部用户以映射隔离、身份识别,辅以EDI系统,实现协作集成。架构(如图2)示:

图2 网络架构示意

(2)OT网架构

  拟以工业PON网为主,辅以WIA-PA协议无线为辅,满足低延迟,高可靠的要求。

图2 OT网架构示意

(3)私有云平台

  项目分别以自主设计方式搭建了基于OPENSTACK架构的前端电商云平台和基于VMWARE架构的制造云平台,为工业互联提供了基础资源层的支撑。如图4示:

图3 私有云架构示意

【信息纵横集成、协同前后打通】 

  信息集成,首先打通研发与生产的边界,进一步结合前后端数据挖掘分析,反向指导,快速响应。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集成数据示意

(1)系统集成整体架构

  项目从研发端、生产端两条主线并行开展。研发端从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水平、构建在线协同设计平台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研发整体能力,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生产端从精益改善、自动化置换、工业互联网、MES改进及物流配送等方面,提升整体制造能力。通过系统集成、虚实互联,实现数字化协作,解决长期困扰的快速研产衔接问题。集成架构如图6所示:

图6 系统集成架构图

(2)MES集成实施架构

  自主开发并经过10年磨砺的MES系统,除对其进行互联网及物联网化技术架构改造外,进一步强化其制造中枢调度的功能,进行更精细化的系统联动。架构如图7所示:

图7 MES集成实施架构

(3)基于C2M信息集成定义

  基于C2M的落地,先期进行了信息流推演,并构建基于完整模型的信息定义,作为各模块适配的要求和准则,以分模块、分阶段方式推进实施。信息集成示意摘录如图8所示:

图8 基于C2M信息集成示意

【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工控安全】

  随着互联网在制造业的深入,原有的安全体系不但相对薄弱,且面临新的挑战;项目从基础完善强化开始入手,同时兼顾工控安全。

(1)构建立体防御安全体系

  在数据中心独立部署具备7层安全域隔离的双冗余、模块化防火墙。边界及生产区均部署独立防火墙,同时配置了系列的安全漏洞扫描、预警系统。并形成了健全的安全小组,定义了完整的安全体系文件,定期接受TCL集团内控人员审查。如图9所示:

图9 项目安全架构

(2)工控安全的强化

  基于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安全体系建设指导(如图10),在2、4和5方面分别建立了相关的规范制度,并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在设备及控制安全方面,引入更高等级的工业防火墙并完善规程,进一步加强。

图10 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

【知己知彼、迭代前行】

  项目围绕战略,结合企业自身的痛点和长处,有的放矢,坚持以自主掌控核心技术为前提,用实践验证,用实效交付。

以两化为方向,互联协同为驱动

  根据所指定的三年推进纲要(如图11),并通过了解环境、检验成果进行策略校正,渐进式推进。

图11 项目三年推进纲要

【扩大自动化覆盖率】

  包括物料/成品周转AGV、SMT、SKD、注塑、模组(LCM)等全生产环节自动化的实现;

  新型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包括智能机械臂的全面应用、AGV物流车的研发、视觉识别技术的开发应用等;

【加大工业PON网络覆盖】

  工业PON网络是一个多业务提供平台。主要实现是上联智能生产数据采集与控制分析平台,以及下联ODN网络下连用户端设备ONU。结合自动化步伐,逐步覆盖、改造现有生产现场。

  在规划投建的“TCL智能制造”园区,拟采用完整的工业PON及物联网解决方案。

【数据的采集应用深化】

强化工业数据的运营,挖掘潜在价值。

(1)建设中控监控平台

展示实时生产信息、实时设备状态、报警信息以及其它相关信息。

(2)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

参考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指导,搭建企业内部的大数据平台;

图12 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示意

【在线协同深化】

  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研发、制造流程,通过PLM、MES与周边系统的信息、数据集成,实现全部产品标准化、生产工艺标准化、生产单元模块化,实现全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的无缝对接。

掌控核心技术、树立行业标杆

【自主设计为主】

  项目已申请16项发明专利,登记1项软件著作权,形成2项企业标准草案。

(1) 自主开发自动化装备

  2014年,在TCL惠州基地TV一厂共开发制作自动化设备101套,实现8条线自动化;自动化占比与2013年底相比较提升30%,产线直接作业人员减少30%;

  2015年,公司已实现整机生产部分工序的完全自动化,其中,包装自动化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注塑、PCBA、模组、预加工等工序的自动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2016年,公司开展了智能机械臂的全面应用、推进了AGV物流车和视觉识别技术的开发。

(2) 自主开发应用软件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通过自主开发实现生产现场检测数据采集、计划管理、立体仓库、质量追溯等功能。其中MES及WMS经过多年的验证迭代,已在公司全面推广,其先进性得到行业认可,其中WMS系统获得“2015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领先暨最佳实践奖”。

图13 MES功能架构

  与此同时,公司开展了信息系统的融合,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的实现。

(1)基于工业PON的互联

  信息互联的核心在于人机互联、机机互联、机物互联、人物互联。本项目开发了智能配送线,该配送线颠覆传统的人工装车运输方式,在行业首次实现无人配送的情况下,点对点精准匹配生产和全自动即时配送。

  虚实互联则是生产前的模拟环节,通过虚拟仿真系统获取3D模型,自动检测生产全流程;本项目拟通过PLM与MES的协同,在新建设线体上实现了研发端仿真与线体模型的集成。

  实现以上互联的网络拟架设在工业PON之上,其技术在组网可靠性、安全性、带宽分配、维护成本低、网络可拓展等方面均有优势。

(2)工业互联网核心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

1)家电等行业机器人:

  精密装配机器人;六轴关节型、平面关节(SCARA)型搬运机器人;在线测量及质量监控机器人;具备机器人视觉,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

2)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

  使用了机器人用位置、力矩、触觉传感器;高性能光纤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多传感器元件芯片集成的MCO芯片、视觉传感器及智能测量仪表、电子标签、条码等采集系统装备;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系统(SCADA)、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装备;高端调速装置、伺服系统、液压与气动系统等传动系统装备。

3)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

  视觉数字化非接触精密测量、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激光跟踪测量、柔性可重构工装的对接与装配装备;设备全生命周期健康检测诊断装备。

4)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轻型高速堆垛机;超高超重型堆垛机;高速智能分拣机;智能化高密度存储穿梭板;高速托盘输送机;高参数自动化立体仓库;高速大容量输送与分拣成套装备、车间物流智能化成套装备。

【具备行业示范作用】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TCL彩电生产的水平,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产品不良率。项目实施完成后,达到以下效果:UPPH(单位人时产能)提升3倍,运营成本降低4.1%,基础型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天,产品不良率降低20%,能源利用率提升16.8%。

  预计年产4K高清液晶电视终端产品200万台以上,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

  本项目自主开发了多项智能制造软、硬件,并申报和获取多项技术专利。项目可以在彩电行业快速复制和推广,具有很强的行业带动作用。

 
打赏
 本文转载自:网络 
所有权利归属于原作者,如文章来源标示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微信13520258486
更多>最近资讯中心
更多>最新资讯中心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
最新信息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13520258486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