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近来大家也体验到,通过线上网店和线下商超购买到口罩已经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了。例如,格力生产售卖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每盒售价150元(50只),也就是3元一只。KN95防护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口罩,每盒售价275元(50只),一只价格5.5元。疫情暴发导致口罩需求猛增,随着生产企业数量的大幅增加,曾经被哄抬的口罩价格已经开始回落,逐渐向合理价格靠拢。
随着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渐复工,加上新口罩自动化生产线不断投产,口罩的产量也越来越高,到2月底时产能就已经增长了数倍,再加上进口部分,很大程度上已经缓和供求紧张的局面。
药企大军 转产口罩
当下,一批业内外企业纷纷跨界转产口罩,相比于其他行业企业转产,药企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及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现有的厂房设施、洁净车间、检验设备等生产条件也比较符合相应医用防护用品的生产要求。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到,在跨界转产口罩的公司除了像中石化、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这样的企业外,还有不少药企。
截至3月12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十余家药企新增口罩生产线。
1、翰宇药业:投建5条生产线
翰宇药业发布公告,公司拟投资建设5条自动化医用口罩生产线,填补天水市及其周边地区医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空白。
2、哈药集团:做口罩、防护服
据悉,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此前从未有过生产医用防护品的经验,但是仅用了5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生产资质认定注册、拿到生产许可。至2月9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已生产医用外科口罩1.2万余只,全部达产后,医用防护口罩3万只左右。
3、中恒集团:10亿元进军医疗物资领域
据悉,中恒集团已经开启日产30万口罩的生产线,并有望快速达到日产100万个口罩生产。目前,中恒集团首批两台全自动化口罩生产线已完成组装调试,可24小时生产约30万个口罩,另有8台已经订购的口罩机将陆续到位投产。届时,中恒集团将有望实现日产约100万个口罩。
4、海南海药:已经预定相关设备
目前,海口药厂已经预定了相关生产设备,预计15天左右到货,并积极做好了医用口罩的原材料采购计划,同时海口药厂已启动对医用口罩生产的相关许可申请。
5、必康制药:年产口罩超亿只
2月6日晚公告称,计划通过租用控股股东新沂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投资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嘉萱智慧健康品有限公司在新沂市当地已建成的护理品生产车间内改造建成8条口罩生产线;完全达产后,预计口罩年产量10950万个。
6、华仁药业:自筹资金改建医用口罩生产线
华仁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青岛华仁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拟在目前的净化厂房中改建医用口罩生产线,用于生产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N95)、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项目将建设2条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N95)、1条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生产线。年产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460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N95)2500万只。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000万元。
7、海翔药业:自产口罩用于企业防疫
海翔药业对外称,为了弥补口罩这一重点医疗防控物资缺口,公司决定订购自动化设备,自产口罩用于企业防疫工作。公司已经订购了一套日产28万只口罩的全自动生产线。
8、佛慈制药:第一批医用口罩下线
佛慈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1500万元建设口罩、防护服生产线,预计3月上旬设备到货,力争3月中下旬投产,日均产能50万只。3月6日,口罩生产设备完成调试并开机运行,佛慈制药第一批医用口罩正式下线。
9、上海普康药业:新建全自动生产线
近日,上海普康药业新建的全自动口罩生产线投产,日产日用口罩16万个并将继续扩大规模。
10、康芝药业:8天建成海南首条口罩生产线
据悉,康芝药业经过8天的努力,在2月8日深夜成功生产出第一只口罩。康芝药业海南总厂建成的这条口罩生产线能够实现日均生产4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结合该公司其他基地口罩生产线4万只/天的产能,一个月可生产医用口罩240万只左右。此外,康芝药业在3月中旬还将上马一条N95口罩生产线。
11、同善堂:投资500万,引进生产线
同善堂投资500余万元,跨界引进了多条口罩生产线。引进的生产线共有4条,分别为3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1条N95医用口罩生产线。此外,同善堂还相继采购无纺布、熔喷布等关键生产原材料,以及耳带、鼻夹等必要配件。
12、三鑫医疗:4条生产线最高日产45万只
云南三鑫使用其已具备的一条口罩生产线开展大批量生产,满负荷生产情况下的日产能最高可达10万只。截至3月9日,三鑫医疗已具备四条医用口罩生产线,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日产能最高可达45万只。
13、巨星医疗:口罩生产线预计3月底投产
巨星医疗发布公告,公司继2月中旬推出环境消毒产品84消毒液后,计划投入高质量标准一次性医用口罩的生产及销售,为国内及国际市场贡献更多防护产品。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将于3月内完成安装调试,预计于3月底开始生产,预计产能为每月300万个。
暴增的生产线
在疫情发生之前,我国口罩的日产能是2500万个,仅仅一个多月,口罩产能就已迅速上升到1亿个。而口罩产能之所以一下子增加这么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非口罩生产企业都纷纷转型生产口罩。
单就以上提及的这些制药企业转产生产的口罩数量日产就已可达几百万以上,新增生产线40余条,除此之外,中海油、中石化、中石油,三家公司涉及的已建及在建口罩生产线预计共计40条,若全部投产,口罩产能约310万只/日。还有服装、食品乃至汽车、制造等企业也在重组产能,纷纷开设口罩生产线用来生产口罩。
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这些生产口罩的企业就会重新回归到自己的主业上。之前为了满足疫情引起的爆炸式需求而大规模新建口罩生产线,一旦疫情过去,巨大的产能将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政府也不可能一直收储这些产能。
暴增的生产线带来的就是价格的暴跌,除了格力的N95口罩卖到5.5元,北京的京客隆超市售卖的一次性口罩也已经仅仅1.93元/个。
那这些上百条乃至上千条的口罩生产线又该何去何从?等到疫情结束,等到人们脱下口罩,这些生产线又将消亡掉多少?
当下,暴增千条的生产线已经使得口罩日产量增加了7500万,等到疫情结疫结束,至少将有80%的产能即将放空。而因疫情暴涨了四五倍的口罩机等设备的价格,也将回归正常。换句话说,疫情之时,你花几十万购买的口罩机等设备,按照疫情之前的价格换算,其二手价格也将不超过2万元甚至更低。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或许还没回本就已面临倒闭。
产量爆表 警惕过剩
截止2月29日,工商登记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41999家企业,在经营范围申请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经营范围中增加了医疗用品,只是疫情期间特殊需要。疫情过后,很多跨界生产口罩的企业,或许就不会再进行口罩生产。
随着市场上的口罩逐渐增多,疫情的逐渐趋于平缓,人们对口罩的需求也相应减少了,单就小编来讲,就已经不关注口罩的抢购了。由此带来的就是,口罩生产企业的需求逐步降低,从而生产企业对口罩机相关的生产线需求量也在减少。
当下,虽然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其他国家的疫情仍在蔓延,中国制造的口罩还要支援国外,应对不断增长的海外需求,或许“口罩热”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但这背后同样存在不小风险:出口国外的口罩产品需要通过当地认可的资质审核。并且全球各地的标准各不相同。因此,不要觉得国内产能过剩之时可以轻易将产品推向国外。
要思考,也要行动
在浩浩荡荡的口罩生产中,装备企业显然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已盘点了口罩机设备生产厂家、口罩生产线解决方案企业、口罩机零部件供应企业(文章回顾:一场自动化战“疫”,口罩机热潮下的“冷思考”),当疫情过后,随着拐点到来,口罩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为口罩机提供部件的这些装备企业,又将如何消化库存?
当口罩的产能过剩了,装备企业的订单也随之减少,大企业或许主营业务不在此,不会过于担心,即使口罩行业用不上,同样可以用在纺织、印刷、食品包装等其他项目上,转变到原本的主攻方向上即可。
但对于一部分小企业来说,此时就需要思考转型,未来重点关注哪些行业?现有的产品能否匹配?如何保证已交付的产品都能够顺利收到回款?这些都是摆在企业经营者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国家说的是对口罩兜底,但不会对相关的生产设备兜底。
“大跃进”式的口罩生产已经进入了冷静期,是时候转变思维,回归到正常的生产生活中了,对于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文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