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对能源规划的有关内容显示:“十四五”期间,云南将优先布局绿色能源开发,以绿色电源建设为重点,加快金沙江、澜沧江等国家水电基地建设。统筹协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以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大型水电站基地以及送出线路为依托,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国家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省电力装机达到1.3亿千瓦左右,“十四五”期间,云南将规划建设31个新能源基地,装机规模为1090万千瓦,后续建设金沙江下游、澜沧江中下游、红河流域“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以及“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新能源装机共1500万千瓦。
一体化项目并不是都是新能源
一时间,所有媒体都大张旗鼓的宣传云南十四五要新增2600万千万新能源装机(实际2590万千万)。在这里,我需要提醒我们的媒体工作者们,必须严肃认真的阅读这个文件:云南省十四五的2600万千万新增装机新能源为主题的项目规划,并不是全部都是风电和太阳能的装机。除了2020年策划的8+3风光项目外,其余1500万千万项目是基于风光为主体,配套水电,火电,储能的综合能源规划项目,目的在于既要发挥云南的风资源和光照资源优势,同时又要考虑到电源结构的需要。
实际上,这2600万千瓦的新能源规划(暂且以新能源定义,实际包括水电,火电和储能)除了一期的1090万风光项目外,新增规划的1500万千万一体化项目,预计也就60%左右的风光实际项目,也就是说1000万千瓦左右的风光新能源项目,项目的区域非常明确,直接指明在金沙江,澜沧江,红河流域及滇东火电配套。
云南规划新能源为主体的一体化项目有利于发挥电网的最大效能
云南省的水电大部分不具备库容,意味着在枯水期电网的利用率将大幅降低,而此时枯水期确实风电的大风期,枯水期的电网可以得到极大的利用,大幅提升电网的送电效率。新增的1500万千万一体化项目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云南风电,光伏的资源优势。以金沙江流域为例,当前的几个梯级大水电站都不具备库容,在枯水期的电网剩余空间很大,如果这时候配套一定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补充,提高电网的送电率,同时也提升了电网的线路投资效率。在汛期,通过储能,在峰谷期将剩余电力进行储能,在电网的统一调度下适时释放,最大程度实现电源侧的发电效率。
由于云南的火电装机比例过低(不足15%),同时水电的库容并不大,这种电源结构其实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好在云南的自耗电只有实际发电量的2/3,大部分送出,短期内电力负荷的功率压力不是非常明显,随着云南水电硅水电铝的产业用电量增加,这种用电峰谷压力将会逐步显现,电网公司的压力会逐步呈现,这时候如何通过一体化项目实现稳定的电力供应就会非常必要,这时候云南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就需要一体化的电源辅助补充。
云南十四五的能源结构需要通过多电源一体化进行调节云南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已经达到85%(装机比例),发电比例已经超过90%,目前的这种电源结构调节空间很小,大部分电源调峰空间难度大,从这个角度看待十四五原来的电源发展,实际上,云南省十四五的电源发展实际是为了整个电源调节而实施,是为了调整水电为主的电源结构,云南有40%多的电源为外送电源,一方面外送电源存在容量调节,一方面本区域的功率负荷也有峰谷调节,这时候采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进行调节,大幅降低电网的调度难度,本身云南电网的输送容量已经不存在难题,如何通过风光储实现电网的负荷变化。
很显然,未来的能源需求越来越高既要购电价格低,又要实时满足,这对电源企业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电源的产能化为用电侧的随时需求,是未来电源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当然,我们的媒体也不要误导我们广大读者,新能源只是未来能源结构的一份子,她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昨天我的文章提到的火电,未来能源也是离不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