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 1. 方向选型
-
-
- 1.1 非技术岗位
- 1.2 技术岗位
- 1.3 公司和部门的关系
-
- 2. 校园招聘流程
-
-
- 2.1 招聘类型
- 2.2 应届生招聘时间
- 2.3 应届生招聘大致流程
-
- 3. 我的校招经历
作为一个刚刚参加完秋招的学生,我希望把整个校园招聘的流程以及经历的事情记录下来,留给学弟学妹参考。
相信很多学弟学妹对于未来的面试、就业充满了疑问和憧憬。而在学校是完全接触不到这些东西的,学校也不会开设任何就业指导相关的问题,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我们来说,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一边搜集各种资料,一边向学长学姐请教,再身体力行地去尝试和探索,最终完成了整个校园招聘流程。
摸索校园招聘的过程,本质也是一种社会中的闯荡与学习。校园招聘对于不同人的意义是不同的:对公司来说是一个流程,对同学来说是一场比赛,对个人来说是一场人生级别的挑战,对于公司和毕业生来说是一场有趣的博弈,对于多个公司而言又是一场竞争。
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五点,详细阐述我自己对于校园招聘的理解,仅代表个人观点。
1. 方向选型
由于我是读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的就业本质上分为两种类型:
- 技术岗位
- 非技术岗位
1.1 非技术岗位
先说我不太了解的非技术岗。非技术岗位包含:产品、HR、运营、设计… 等等,与编程开发关系不大,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至关重要。非技术岗的特点就是相比于技术岗而言没有那么多熬夜和加班,相对不会特别肝,但薪酬相对少一点。我个人认为适合善于从产品的角度考虑事情,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事情,或者对编程兴趣不大的计算机专业同学。
非技术岗一般面试不会考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但面试形式较多,比如群面。听非技术岗的同学说面试非常考验人的应变能力。
HR
这里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HR,HR是 Human Resource 的缩写,人力资源,通俗来讲就是管人的职务。校招的所有同学都会至少有一个分配给自己的HR,负责全程流程的跟进。HR大概率为小姐姐,可能最一开始就联系你,也可能从头到尾你都联系不到。但他对你而言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最终HR面和谈薪酬的阶段,都会和你直接沟通交流。
HR也作为一种应聘岗位,很多公司都会在校招中招募HR。
1.2 技术岗位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工科学生,身边选择技术岗位的同学较多。
有一些不得不承认的看法:计算机专业就业相比其他专业较为容易,就业薪酬相对较多,加班相对较多,但996是极少甚至不存在的,还没听说过哪个公司公然一周上六天班。
加班较多,但我认为弹性加班较多,往往不会存在长期的加班。公司一般会因为赶一些需求的进度,或者是赶节日加班,加班我认为也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因为有很高的加班费而乐于加班。加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加的,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 年轻人还是要肝一肝,何必20岁活成80岁的样子) 玩笑话
技术岗位种类非常多,我下面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一些分类。
技术岗按照工作分类:算法、开发、测试、*运维:
- 算法岗
薪酬最高,学历一般为研究生及以上,市场需求量较少,门槛较高,相对内卷化。
算法岗我认为是研究生毕业就业的最佳选择了,算法岗招募的本科生极少甚至不招,如果读研所研究方向与公司需求吻合,则就业过程会很舒服(但听说大概率都不是很吻合),比如你读的CV结果去公司做图像识别…然后你可以有一堆研究过的模型可以吹。
可以说研究生学历是算法岗的第一块敲门砖。
但也有很多研究生毕业做开发岗、或者与所研究领域不一致的例子,很多人认为研究生竞争相对较大,而算法岗需求较少,会有内卷化的现象,所以会选择跳出算法而选择其他领域。
- 开发岗
薪酬大体上仅次于算法岗,开发岗是笔者的选择,对这一块相对熟悉一些。
如果从业务的角度,我认为开发岗分为业务开发和非业务开发
业务开发岗非常贴近用户需求,日常工作往往处在一个一个的业务迭代周期内:产品人员从产品池中提出需求,交付给业务开发组长评审,确定需求,将需求和产品原型图提给开发人员,开发人员在预期时间内开发,开发结束后交付测试,完成测试流程后进行发布,用户就拿到新版产品了。因为直接贴近用户需求,也贴近各种大型的节日活动,所以加班的可能性我认为较高。
非业务开发岗这个感觉分类很多,个人感觉是脱离繁多的产品需求业务的,开发的内容相对底层一些,相对抽象一些,比如容器研发、中间件研发、消息队列优化等。门槛我认为比业务开发高一点,薪酬我认为相差不多,关于薪酬众说纷纭。
如果说业务开发人员是直接面向用户服务的话(不管TOB,TOC),非业务开发人员更像是面向业务开发人员服务的。
如果从前后端分类模型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开发岗分为前端开发、后端开发、客户端开发、(android\ios)、测试开发岗,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计算机就业方向。
前端开发:对于前端来讲,最形象的解释就是学弟学妹们学过的课程:web2.0 , 日常工作是要用一些较为完善的框架,开发出产品提出的需求web页面。技术栈一般为h5 + css + js(ts),主流框架为vue和react。也了解过一些开源的框架可以将web页面运行在手机终端,达到一份代码三端执行的高效效果。
后端开发:后端开发也就是后台开发,但我喜欢叫他服务端(党员要为人民服务嘛)。对于后端来讲,最形象的解释是学过的课程:服务计算+数据库。因为笔者是做后台的,对这块的技术相对了解。日常工作也是用已有的框架来开发产品,一些比较完善的开源框架比如dubbo、tars、Spring Boot、dapr。 主流语言较多:golang、java、python、C++。后台开发需要开发者对消息队列、rpc、多线程、socket网络编程、网络协议、分布式架构、数据库设计、服务拆分、缓存优化、操作系统知识等等都需要有了解。但因为本科大多数时间都在学这些,所以我感觉入门并不难。
关于后台开发可以使用的语言真的很多,除了上述语言还有经典的nodejs、PHP、较新的dart等。但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话虽这么说,但我发自内心地认为语言真的很影响开发,很多公司在招募后端开发人员的时候会不限制语言,但去做一个你熟悉语言的工作,和一个全新的语言的工作,效率是有很大区别的。
后台开发我认为还有一些别称:容器开发、服务器开发、数据库开发
感觉可以统称为后端,但根据岗位有自己的偏向,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有些区别。
客户端开发:客户端开发分为Android和ios,对应的就是学弟学妹们学过的这两个课程。业务开发的效果和前端开发非常类似,只是展现的载体在移动设备上。Android开发主要用java,ios开发用swift和Objective-C,也学过可以用dart语言同时实现两个端的开发。我个人随着移动端app的使用率变得原来越高,感觉客户端开发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我个人认为熟悉客户端开发的应届毕业生同学相对较少,尤其是ios端。
测试开发:
“感觉测试开发, 就是分组分在测试组里的开发人员,用某大厂举例,测试分为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测试开发是做技术研发的,而系统测试、专项测试等等是质量管理。测试开发人员后端前端其实都搞,主要是做 平台、工具,给测试人员使用或者给开发人员使用,也会涉及CICD、流水线等。 本质上是开发,薪酬和工作与开发类似。” —— 大白菜
测试岗:
按照工作流阶段来说,除了上述的开发岗还有测试岗
测试岗顾名思义,就是负责测试开发人员开发好的软件,先是产品体验,然后会用各种暴力的手段去测试软件,从而了解软件的鲁棒性,最终生成测试报告,如果测试的过程中有bug需要告知开发者进行修复。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奇葩的状况,比如遇到不可复现的bug,测试的时候有bug但开发人员无法复现,就比较尴尬。
我认为相对而言,面试测试岗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要求会比开发岗低一些,但要求测试人员有更严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
运维?
感觉运维岗和后端开发是不分家的…对于不大的项目,往往后端在开发的过程中就把运维的活给干了… 之前在公司实习有做过一段时间的运维:做监控、做配置中心、写shell脚本,做cicd写容器流水线,做镜像等等…
好像单独招运维的越来越少了吧
希望这能解决学弟学妹关于以上岗位的疑惑。
往往在公司招聘的时候,公司网站会有很长的招聘列表,每一行都会明确说明招募的是前端、是后端、是ios还是Android,点进去会有岗位描述(也叫jd job description)。而在查看公司校园招聘网站的很久很久之前,你就应该已经想好了自己到底选择了哪个方向了,毕竟方向是第一步要确定的。
如果上述开发岗方向你几乎都会(尤其指前后端都会),你就是全栈工程师了。
1.3 公司和部门的关系
校招公司对于公司和部门的招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公司统一招聘
有些公司会以公司为单位统一招聘,通过面试后告知所在部门。 - 部门单位招聘
有些大厂会存在多个部门同时招聘,每个部门是独立的,如果未通过某个部门的面试,可以选择投递其他部门,部门之间互不影响。
在秋招的过程中,尤其是互联网大厂,部门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极大的因素。往往选择一个靠谱的部门会更重要,在投递简历之前可以多了解了解你投递的部门,以及多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寻求经验和意见。
“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多问问过来人,秋招是一场信息战” ——糖葫芦
2. 校园招聘流程
2.1 招聘类型
上面介绍完了多种多样的岗位类型,下面从不同方向来介绍招聘类型,解读一些常见的概念。
公司招聘大体上分为两大类: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
-
校园招聘是应届生的福利,只有应届毕业生才有校园招聘的权利!!!一定要抓住
所以为什么大家都想着一毕业就就业,而不是玩两年再就业。
国家给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是有政策的,通俗来讲,你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公司会比社会人士的身份更简单,更容易,竞争会更小。
当然,校园招聘的薪酬会普遍比社会招聘低,毕竟社会招聘都是招募的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一个应届毕业生能比么?
校园招聘有春招和秋招的概念,后续会讲解。
-
社会招聘是面向社会统一招聘的,总体上比校招困难:题目比校招难,面试比校招难,对被面试者经验考量是很大的。
社会招聘没有春招和秋招的概念。
比如我21年毕业,如果错过了21校招我22年就不是应届生了,只能参加社会招聘,和社会上经验丰富的社会人竞争,能竞争过么?
这就是校招和社招的区别
校园招聘又分为应届生招聘和实习生招聘
-
应届生招聘 一定是当前岗位要求时间内毕业的应届生同学才能参加。
比如21年6月份毕业,某岗位给定的毕业时间为20年8月-21年8月,就可以参加。
通过应届生招聘(或者笼统来称为校招),拿到的offer是正式offer,也就是说在通过面试后,可以和公司签署三方协议,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
应届生招聘有春招和秋招的概念,校招的春招offer和秋招offer,一般说的就是正式offer。
-
实习生招聘 一般大厂的官网会有实习生招聘的通道,原则上在岗位要求范围内的同学都可以参加。
实习生招聘对于毕业时间的要求并不太严格,仔细阅读岗位描述就好。对于投递时间也并不严格,没有像春招和秋招一样统一大型的实习生招聘时段。
但这里有个很特殊的概念:暑期实习
实习生招聘又分为暑期实习和日常实习:
- 暑期实习
暑期实习一般是针对于78月份暑假的实习生,招聘信息往往会56月份提前在官网给出。对于4年学制的同学来说,大三结束的暑假,就是暑期实习的暑假。暑期实习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实习转正机会,具体可否转正一般会在官网的岗位描述(jd)中写出。
- 日常实习
日常实习是全年均可投递的。个人感觉岗位并不多,投递简历后公司响应并不快,转正机会据说较少。
但有些公司比如字节,对于实习生是一视同仁的,无论何时的实习大都有提供转正的机会,而另一些公司是有实习性质的区别。需要在面试的过程中询问清楚,以免失去转正机会。- 远程实习?
根据实习地点划分,又分为远程实习和 …非远程实习
就是去不去公司的区别,远程实习就全程线上联系,开会就用语音。
但肯定去公司实习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吧。
关于实习转正
一般来说大厂实习大都有转正机会,细节需要提前和公司了解清楚。
互联网大厂的转正率相对较高。而且公司会建议实习生转正而不是投递秋招,毕竟池子小,竞争小,高质量的offer相对较多。实习转正是一条不错的进入大厂的途径,能由浅入深熟悉业务,有机会用转正期抵消试用期,并且实习经历对于日后的面试也有很大帮助。
2.2 应届生招聘时间
-
秋招(毕业前一年的8-10月)
有毕业打算的学弟学妹,一定要重视秋招!
秋招是一年中HC(head count缩写,预计招聘员工)最多的时间。日常投递简历可能投出去10个才有一个公司回复你,但如果秋招期间投递简历,几乎每个公司都会给予回应。
秋招的人员组成大多为有明确毕业打算的应届毕业生。
网上数据显示,公司会在秋招发放75%的offer ,而在春招只有25%。
-
春招(毕业当年3-4月)
春招相对来说岗位较少,竞争较大,但也有春招拿到不错offer的例子。
春招人员组成,有毕业打算的应届毕业生,考研结束后选择就业的学生,错过秋招或秋招未拿到理想offer的学生。
-
提前批
一般来说各公司春招和秋招都会设置“提前批”面试,相比于正式批会早一些开始,提前批结束后才是正式批。一些公司的提前批结果是不会影响正式批的,也就是说提前批挂了,正式批还能再投。不过这种说法也和公司以及部门有关系,有可能提前批投递后,正式批无法投递到同一个部门。
提前批和正式批在面试方面区别并不大,一些公司会在提前批免笔试。其他流程大致相同。
个人建议提前批尽早投递,不然后面很可能hc满了就很难进这个部门了。
2.3 应届生招聘大致流程
以秋招为例:
-
8月份左右,在公司的公众号/官网/内推群发布招聘链接或简历投递邮箱
-
应届生投递简历
-
公司简历筛选
-
筛选得到的简历进入考核流程:
大致完整流程图如下,过程因公司而异
公司可能没有笔试
公司可能在应聘者被捞后不需要再笔试
公司可能没有HR面
公司在笔试的同时可能会有素质测评
…
-
整个招聘流程走下来(从投递简历到HR面结束),保守估计大概一个月的时间。
-
一般到HR面都十有八九稳了
-
中大的学生简历一般不会挂,除非他不想招人(我就有幸被挂过)
-
笔试大多数是机试,需要做选择题和写算法,但笔试作为第一次考核,真的比面试简单多了。
-
我认为最吓人的是终面当场写算法题然后挂了(有幸终面被挂过两次)
-
一般来说,笔试比较简单,一面大都是基础知识,二面三面大都是情景题应用题和项目经历。会穿插手撕算法。具体面试内容请搜索各种面试经历,网上有很多。
一般在秋招当年10月-11月份,会发放正式offer,具体时间因公司而异。
-
3. 我的校招经历
校招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21年6月份毕业,针对校招的准备的开始,大概是在19年9月份,大三上学期。
19年9月份——加入项目团队
19年10月份——确定方向和技术栈
19年11月份——技术学习
19年12月份——尝试投递实习简历,参与小公司面试被挂多次,最终拿到实习offer
20年1月份——参与大厂实习面试,被挂的非常惨
20年2月份——疫情期间参与多次小公司实习面试,拿到offer并开始远程实习,巩固后端技术栈
20年2-4月份——远程实习,并参与大厂日常实习面试,被挂多次,无offer
20年5月份——参与大厂暑期实习面试拿到offer
20年5-8月份——后端实习,并参与秋招提前批,较少被挂
20年9月份——在没有任何意向书的情况下放弃保研
20年10月份——收oc
感觉一路上很是艰难坎坷,20年1月份被某公司挂,最艰难的时候是20年的4月份,终面了北京某手机公司后半个多月无消息,已经做好了放弃秋招选择读研的打算。当时趁疫情在家打算加入实验室做科研,也阅读了一些论文材料作为准备。我还在电脑上画了一张很可笑的图,规划了一下以后的可能性和未来,结果后面的发展完全在规划之外。
后来发现,暑期实习面试还是很容易的,原来之前面总被挂不是因为自己真的那么菜,而是因为没有赶上好时间。所以一段时间内的失败和受挫非常正常,而受挫的同时,努力记录好失败点,失败点连线起来,到最后才能织成一张浓密的知识网。
就算拿到了大厂实习offer,焦虑和不安还是在无时无刻困扰着我,实习期间如何平衡好生活、面试、工作,又是值得深度探讨的话题。
校招并不容易,校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至少从我的能力出发来说,他可以用困难来形容。在这一场是博弈,是竞争,是挑战,是机遇的大事件上,锤炼的是每个将要走向社会的年轻人的心里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舆论敏感性。
而通过这次大事件的每个年轻人,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