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试:10个简答题,一题6分,共60分。四个大题,一题10分,共40分。满分100分。
计算机网络_考前冲刺版
- 一级目录
-
- 二级目录
-
- 三级目录
- 一.简答题
-
- 1.传播时延,发送时延
- 2.奈氏准则,比特率,波特率,香农定理
-
-
- 1.理想低通信道
- 2.理想带通信道
- 3.比特率和波特率
- 3.香农定理
-
- 3.CRC循环冗余码
- 4.实现透明传输
-
-
- 1.字符(字节)填充
- 2.0比特填充
-
- 5.以太网交换机自学习,转发帧功能
-
-
- 1.自学习
- 2.转发帧
-
- 6.ARP协议
-
-
- ARP请求的最坏次数
-
- 7.IP数据报分片
- 8.争用期和最短帧长
- 9.拥塞窗口
- 10.域名服务器,域名解析
- 二.计算题
-
- 1.子网划分
- 2.RIP动态路由协议
- 3.分组转发
- 4.拥塞控制
- 4.拥塞控制
一级目录
二级目录
三级目录
一.简答题
1.传播时延,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值等于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帧从结点到达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值等于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2.奈氏准则,比特率,波特率,香农定理
1.理想低通信道
理想低通信道的奈氏准则: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2W,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
每赫带宽的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2个码元。
2.理想带通信道
理想带通信道的奈氏准则:最高码元传输速率为W,W是理想带通信道的带宽。
每赫带宽的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每秒1个码元。
3.比特率和波特率
比特率Rb和波特率RB统称为系统的传输速率。
在不同的系统中,每个码元携带的比特数是不同的。例如二进制数字传输,一个码元可以携带1个比特;八进制数字传输中,一个码元就可以携带3个比特。
Rb=RB log2M,其中M就是采用的几进制的数字传输。
3.香农定理
C=W log2(1+S/N),单位为b/s
其中,W为带宽,S为信号平均功率,N为噪声功率。信噪比的计量单位是分贝db,它的值等于10lg(S/N),题目如果已知噪声(db),就可以据此求出S/N的值。
3.CRC循环冗余码
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循环冗余码的计算:
- 要发送的数据为M,多项式(除数)为P,令n=除数P的长度-1,然后M*2的n次,即在M后面加n个0,得到一个被除数。
- 用得到的被除数除以除数P,得到一个商Q和一个余数R,即冗余码。这里只需要余数R。
- 将冗余码R拼接在M的后面就得到的新的发送的数据字段S。
- 对于接收方,要想检测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用接收到的数据S去除以之前的除数P,若得到余数为0说明发送无误。相反,若不为0,那么发送有误。
接收方进行数据正确性检测时,在做除法时几个注意点:
- 商的最高位应该是被除数取和除数相同的位数的那一位。
- 每一轮的出发得到的余数都要少取一位,然后再被除数上拿下来一位保证和除数长度相等。
- 在做每一轮的除法时,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是1,那么商就为1;反之就为0。
4.实现透明传输
1.字符(字节)填充
帧起始,结束标志,转义字符。
2.0比特填充
帧起始,结束标志为7E(01111110),为了保证在数据部分不会出现该标志(不出现连续的6个1),只要在出现连续5个1之后马上填充一个0比特进去据可以了。对应的,在接收端只要发现连续5个1,就把连续5个1后面的0给删除(因为这个0本来就不属于数据部分)。
5.以太网交换机自学习,转发帧功能
1.自学习
交换机收到一个帧后先进行自学习,查找交换表中与收到帧的源地址有无匹配结果。如果没有,就新增;如果有,就对旧数据进行更新。
2.转发帧
查找交换表中与收到帧的目的地址有无相匹配的项目,如果有那么就按照指定的接口转发出去(但是如果指定的接口和进入的接口是同一个,那么丢弃这个帧不进行转发),如果没有,那么向除了进入的接口之外的其它全部接口转发。
6.ARP协议
IP地址与硬件地址(MAC地址)之间的相互映射。通过ARP请求来实现。
例如某台主机A想要知道B的MAC地址来进行通信。那么A就会在链路上发送ARP请求,这个发送是广播的。这个ARP请求中所包含的信息有源主机(A)的IP地址及MAC地址,目的主机(B)的IP地址,目的主机的MAC地址是未知的想要获取到的(在请求中用0代替)。
请求是广播的,位于链路上的所有主机都能接收到这个请求;但是响应是单播的,只有源主机能接收到响应。
ARP请求的最坏次数
当两台主机之间发送ARP请求时,最坏的情况下,最多要发送n+1次ARP请求,其中n是两台主机之间的路由器的数量。
如果,某个路由器中有ARP高速缓存,那么其实它是知道目的主机的MAC地址的就不需要再发送ARP请求了。
7.IP数据报分片
分片标识符ID:相同ID的分片属于同一个IP数据报。
数据报总长度TL:包含20字节的IP首部,因此数据部分长度为TL-20。
分片标志MF:若MF=1,说明该分片不是最后一个分片后面还有其他的分片。若MF=0,说明,该分片是最后一个分片,后面没了。
分片偏移量Offset:表示该分片在原IP数据报中的所处位置。
如将分片重组起来,ID字段不变,TL总长度为20(IP首部)+各个分片的数据部分的长度,MF=0,Offset=0。
8.争用期和最短帧长
争用期的长度为2T,其中T是单程往返时延,也就是传播时延=距离/传播速度。
最短帧长=争用期数据发送速率。
9.拥塞窗口
发送窗口的值应该为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中的较小值。
每一段发送出去之后收到的确认号是下一个要发送的分段的起始序号。
10.域名服务器,域名解析
主机m.xyz.com
查询某个网址y.abc.com
对应的IP地址:
首先查询本地域名服务器,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解析不了那么就求助根域名服务器(.com
),接着是顶级域名服务器(xyz.com
),最后是权限域名服务器(abc.xyz.com
)。这是一个递归查询的过程。
如果该主机的DNS高速缓存中存有该域名的DNS信息,则不需要查询任何域名服务器,这样最少发出0次
DNS查询
。最多的话就是发出4次DNS查询
。
二.计算题
1.子网划分
IP地址与子网掩码按位相与就能得到网络地址,位于同一个网络地址中的主机之间能直接进行相互通信。不同网络中的主机之间的通信需要靠路由器的转发。
在分配主机号时,主机号全0的IP地址和主机号全1的IP地址是不能用于主机的。在解题时,要注意去掉这两个地址,另外还要注意IP地址在网络中是唯一的,题目中已经用掉的IP地址不能再用。
某台主机的广播地址就是它的网络地址,位于其网络地址中的主机都能收到该主机发出的广播信息。
2.RIP动态路由协议
RIP协议对于直连网络,距离定为1;对于非直连网络,距离为途中所经过的路由器数量+1。
RIP协议中的路由器相互交换路由信息的三要素:和谁交换,交换什么,什么时候交换。
路由器会把自己的路由信息封装成RIP报文然后发送给另一台路由器,另一台路由器接收到RIP报文之后会对其进行修改,修改的内容如下:
-
首先接收到的全部路由信息的距离字段+1
-
下一跳全部改成发送方的路由器的接口地址(距离向量算法)
-
将修改后的路由信息和接收方自身的路由信息进行比较
- 首先比较网络号,如果网络地址自身没有,那么新增一项路由信息;如果已经存在,那么比较下一跳地址。
- 如果下一跳相同,那么更新;如果不同,那么比较距离。
- 选择距离较小的那一项路由信息填入(更新)(RIP协议总是认为距离最小的是最好的路由)
3.分组转发
路由聚合技术能够使路由表中的信息尽可能地精简。
判断若干个IP地址能否使用路由聚合技术:
- IP地址是否连续
- 前缀部分是否相同
直连网络是不能够聚合的。
当目的IP地址与路由表中有多项匹配时,要根据**最长匹配原则(选择网络前缀较长的那一项)**来选择正确的接口转发。
特定主机路由: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5
,下一跳地址是一个特定的IP地址
默认路由:子网掩码为0.0.0.0
,当目的地址与路由表中的全部项目都不匹配时选择默认路由的下一跳进行转发。
4.拥塞控制
慢开始算法,拥塞避免算法,快重传算法,快恢复算法。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RB5Flu4m-1600951747858)(C:\Users\Aurora\AppData\Roaming\Typora\typora-user-images\image-20200924204441835.png)]
特定的IP地址
默认路由:子网掩码为0.0.0.0
,当目的地址与路由表中的全部项目都不匹配时选择默认路由的下一跳进行转发。
4.拥塞控制
慢开始算法,拥塞避免算法,快重传算法,快恢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