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书中论点,不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学习参考
自卑与超越
-
婚姻实质上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没有高低之分。家庭中所有的事情没有控制或权威可言。如果一个成员的地位非常突出,更受重视,那一定是不幸的家庭。
-
母亲在孩子生命中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而孩子与母亲的合作也是人生合作能力的开端。孩子最初是通过母亲和外在世界发生连接的。如果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不好,其他一切的生活都将无法正常开展。
-
女性对于母亲这一角色的态度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所以,无论任何时候,女性的角色和地位都不应该被低等化。
-
我们可以在任何母亲身上看到这种感觉:孩子是自己的一件伟大作品,自己如同上帝一样,创造一个新生命。母爱的强大驱动力是个体对于优越感追求的一种表现,是神圣人生目标的一种表现。这很好地证明了,神圣的人生目标可以被应用于焕发个体对他人的兴趣,以及个体的深层次社会责任感。
-
母亲对于孩子的过分关注会导致孩子对于母亲的控制欲增强,而且反感与他人的接触。当他人与母亲接触时,孩子也会变得不满,暴躁,甚至将他人看作自己的敌人。这儿的他人很可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或父亲。孩子会有这样的认知:母亲是我一个人的,别人无权享受她的爱。
-
这种想法跟xing无关。如果对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有恋|母|情结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加以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些男孩子大多是母亲娇生惯养抚养长大的,他们除了与母亲的关系好外,不善于与他人发展合作关系。所以会将母亲看作是自己恋|爱的对象。在他们看来,除了母亲,没人可以如此善良地对待自己。我认为,恋|母|情结是亲子教育的失败,是人为造就的,这与遗传无关,与xing无关。
-
在生活中,我们常遇见继母不被孩子接纳的现实。这也并非绝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些继母做得的确不错,但依然不被孩子接纳。那是因为:亲生母亲去世之后,孩子对于母亲的依恋会转移到父亲身上,渴望从父亲这儿获得母亲给予自己的关爱和呵护。可继母在家中的出现威胁到了孩子,便引起孩子的忌恨,甚至与之为敌。然而,大多数的继母是认识不到的。于是,孩子的不配合和抗拒浇灭了自己的热情,自己也与孩子对抗。
-
对孩子而言,不和谐的家庭也是危险的生存环境。如果父母都是爱自己胜过他人,把孩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利益,对孩子是有很大伤害的。
-
从母亲角度,她只想孩子属于自己,不将孩子对合作的兴趣扩展到父亲和其他人身上;从父亲角度,为了让孩子站在自己一边,也百般讨好孩子。这种对峙一旦被孩子察觉,他就会巧妙利用这种矛盾来为自己获益。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不懂得合作的。
-
此外,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从母亲不和谐的婚姻中得到感染,这种感染会渗透到自己的婚姻中,不信任对方,对于孩子的教育认知也不正确,最终常常以婚姻失败收场。他们不会与异性相处,甚至认定自己的婚姻也注定是不和谐的。所以,父亲不幸福的婚姻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影响。
-
如果两个过分依赖自己父母的人结合成一个新家庭,他们婚后仍然会以父母为中心,过分重视彼此的原生家庭,那么在他们提到家的时候,指的都是原来的家庭,而非小两口新建立的家庭。他们就无法开始真正独立的家庭生活,每个人的合作能力也得不到良好的发挥。
-
我们生活的社会,男人相比女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更深知社会政策的利弊和自己国家或全世界的道德倾向。与女人相比,男人的生活圈子显然更大。所以,我们可以说,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妻子和儿女的生活导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颐指气使。
-
如果一个家庭中没有权威,那想必一定存在真正的合作精神。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父母双方也可以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对于任何子女都不能表现出过分的偏爱,这点非常重要。
-
为什么老幺容易成为问题儿童呢?主要原因是全家人对他的娇宠。被宠坏的老幺往往不够独立,没有拼搏奋斗的勇气和热情。虽然有时候老幺也会志存高远,但却往往懒惰颓废。懒惰是志存高远跟毫无勇气的产物:他们志向太过高远,往往远大到不切实际,这样奋斗中看不到希望后,自然会慢慢失去奋斗和实现的勇气。